欢迎来到专业的雅布范文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教案设计 自查报告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正文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论文8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9 07: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论文8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论文8篇【完整版】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艺术品位,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构建美的艺术环境,我镇开展了“校园放歌”活动。各校围绕“唱响经典,聆听高雅,放飞理想”活动主题,及时制定开展“校园放歌”活动实施意见和活动方案。各单位均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动员,及时将“校园放歌”活动的目的意义传达贯彻到每位师生心中。认真、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让学生接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展现了少年儿童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思想情趣。下面是整理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论文【最新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一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兴趣教学而过度地重视技术教学,很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1)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传统音乐教学讲究的是技术与知识点的教学,课堂形式固定,教学内容也比较古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既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在日后学习中的发展。

(2)采用表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觉到新奇,尤其是让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既兴奋又紧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创造和兴趣是互为因果的两种因素,让学生自己利用音乐创造、表演,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学生对音乐有极大兴趣,就会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表演形式。学生在体会到表演的喜悦之后就会更加喜爱音乐,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简化表演形式。例如: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经常进行小组舞蹈比赛,教师给出特定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学习,然后评比出优秀的小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秩序,以免影响课程的进度。

2.保证师生关系良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

使学生亲近教师,才能使学生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需要音乐教师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树立良好形象,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信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与此同时,教师也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就会有进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束语

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为了给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快乐。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二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落实的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确立,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创造意识即创造思维,是创造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放在首位,并且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与条件,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实践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 、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活泼、好动、好奇、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想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的息怒哀乐,还可以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再经过教师的讲解,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由于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所叙述的情节就会千变万化。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多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利用体态律动展示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其本质与价值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而且音乐情绪的息怒哀乐也能够通过身体形态的律动来表达。因为体态律动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激发人的自由联想,要想充分表达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内容和情感,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如教唱歌曲《小雨沙沙》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雨、种子、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并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歌曲学会后,加入打击乐沙锤伴奏,效果也是非常好。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证明,体态律动以及小型打击乐器的加入,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两种方式的结合,不但锻炼了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乐感以及创造思维。体态律动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进入音乐,并能展示其多种功能。

三、学科多元化能够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虽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可以放射出人类追求光明和灿烂理想的光芒。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创造出世界的奇迹。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除了与科学相关联外,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现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突出,英语在生活、在音乐中也随处可见,大家耳熟能详的《Happy Birthday 》和《Merry Christmas》要唱好必须要发音准确。而在英语课堂上也需要作律动,让孩子将英入音乐,将音乐应用于英语,这种听觉与感觉的联想能够启发学生更好的领悟英语,更深地记好英语。音乐与美术学科也是相关学科。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叫做“感觉转移”,这对于学生学习、感觉音乐音乐作品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听到“弦外之音”,同样在欣赏美术作 m.shancaoxiang.com 品时也能看到“画外之景”,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这种视觉与感觉的跳跃联想,能够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领悟音乐作品。另外,音乐与美术都是美的艺术,都是以“形”诱人,达到一种语言难以描述的意境,并且还能够把各自抽象、模糊的内容转化成直观形象 的内容,让学生整体想象构思,对新知识更有利于接受。音乐还与很多学科有广泛的联系。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促使学生将各科知识综合起来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开辟一个有利于创造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的同时,不失时机的进行创造性教育,全面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幼儿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研究论文 篇三

幼儿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核心是让幼儿能够根据音乐节奏来感受音乐的律动,体会音乐的意境。节奏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采用趣味性强的游戏来满足幼儿的好玩心理,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音乐节奏;训练

音乐的生命来自于节奏,节奏感是幼儿音乐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元素,而不是旋律,缺少了节奏的音乐旋律就会变得乱七八糟。根据他的结论,幼儿音乐教育首先应该从节奏训练开始,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的节奏训练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我在自己的小班音乐教学中根据以下几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激起幼儿对节奏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节奏

幼儿年龄小,理解力比较差,对于节奏这个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但是正因为年龄小,好奇心强,所以他们对节奏的敏感度很强。任何学习活动中,兴趣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让幼儿掌握节奏,增强节奏感就必须激起幼儿对节奏的兴趣。[1]教师可以结合人们生活中的节奏来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比如屋檐下的雨水滴答声、动物的叫声、各种乐器的声音等。我在教学中告诉幼儿,节奏指的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有规律的声音,我还会让幼儿课后总结,去寻找生活中的节奏,绝大部分幼儿都会很感兴趣,积极地去寻找,他们很容易就从生活中找到像火车铁轨的声音、钟表的滴答声等很多形式的节奏。幼儿在寻找发现生活中的节奏过程中,好奇心、成就感得到了满足。他们常常会骄傲地跟我说这个节奏是他们发现的。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于生活中各种节奏的探索兴趣。最后,我通过击掌或者敲打的形式将这些生活中的节奏表现出来,幼儿通过反复倾听,理解和感受越来越深刻,节奏感也就慢慢地形成了。虽然此时幼儿并不能理解节奏本身的意义,但是他们能感性地认识到生活中的节奏,并喜欢上了节奏,这就为接下来更深入的节奏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各种听觉训练,养成听节奏的习惯

每个幼儿对于音乐的听觉敏感度是不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对节奏的认知水平,让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来作出指定动作,比如行走、站立、奔跑等动作来提升幼儿对于节奏的听觉敏感度和节奏意识。在教学中我让幼儿听着锣鼓声走,规则是每击一次掌向前走一步,当击掌声停止时停止脚步。刚开始我会带着幼儿一起走,等幼儿熟悉了游戏规则后在旁边用掌声指挥幼儿的行动。慢慢地加快击掌的速度,当幼儿的行走步伐来不及随着掌声变化时自然就会跑起来,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的。开始、持续、结束过程的感受。这时我再用节奏鲜明的音乐比如模拟下雨的曲子代替掌声,让幼儿根据对节奏的理解自由做出动作,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提高幼儿对于节奏的感知,增强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提高幼儿学习节奏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故事和乐趣,养成倾听音乐节奏的意识和习惯。

三、提高幼儿发现音乐节奏强弱的能力

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声音节奏强弱的例子,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例子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的强弱。比如电视里播放动画片,教师问:你们仔细听一下,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答:电视的声音。教师在问:你们觉得声音大不大?能听得清楚吗?幼儿答:当我们慢慢靠近电视机,声音就会慢慢变大,听得就越清楚。教师接着问:除了电视机,你们还在哪里听到过越来越大的声音呢?这时幼儿热烈讨论,有幼儿答:有一天,我走在路上,我身后的洒水车从我身边开过的时候,我听见的音乐声越来越大,当洒水车离我远去的时候,声音就慢慢变小了。通过这样问答,听到幼儿明白声音均匀地变大称为渐强,声音均匀地变小称为渐弱。当幼儿能够准确识别节奏强弱变化后,我用击掌的方法让幼儿来表现声音的各种强弱变化。虽然对于声音的强弱变化绝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击掌表现出来,但是他们还不能深入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这时我用图片表示各种生活中的声音变化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表现声音强弱变化。最后使用音乐符号,让幼儿根据音乐符号来表现节奏的强弱变化。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进一步丰富节奏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用画图和更多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的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来提高幼儿判断音乐节奏强弱和表现音乐节奏强弱变化的能力。

四、通过儿歌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教师可以结合儿歌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训练幼儿节奏感的过程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本身的表现力就十分丰富,也是幼儿最先学会的表达方式,因此使用语言编写的音乐可以显著地提高幼儿节奏训练的效果,而且相对来说很简单。比如教师可以搜集或者自己编制一些节奏感很强的儿歌,然后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节拍将儿歌念出来或者让幼儿反复吟唱这些儿歌,充分利用儿歌节奏感强、简单顺口的特点帮助幼儿提高节奏感。当幼儿学会了基本的节奏之后,教师再进一步使用语言来慢慢提升幼儿对节奏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对节奏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受,使幼儿学会运用节奏,把握节奏。比如,除了儿歌,教师可以让幼儿听一些简单、节奏鲜明的流行歌曲,让他们根据歌曲的节奏、速度来朗诵歌词,从而锻炼他们对于音乐节拍、强弱、速度的把握能力。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在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通过语言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只有幼儿对于音乐节奏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从而增强音乐水平,提高音乐审美和音乐创造能力。

五、通过动作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除了前面提到的击掌,还可以用其他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无论是否有音乐伴奏,都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因此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节奏,而不用一招一式地教,只需要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比如在训练aaaaa、aaaa、aaaaaa这样的节奏时,可以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比如击掌、拍大腿等。通过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不同类型的节奏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如aaaa、aaaaa、aaaaa等,幼儿对这样的训练方式很喜欢,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不同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除了这些,教师还要注意通过教学环节设计让幼儿的嘴巴、身体、思维都动起来,充分调动和维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幼儿根据歌曲编出舞蹈动作进行表演,或者用身体作为歌曲的伴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节奏把控能力。

六、借助乐器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当幼儿掌握了基本的音乐节奏之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简单的乐器,例如锣鼓来帮助幼儿理解节奏,在课堂教学时,教会幼儿简单的操作这些乐器,最常用的乐器就是锣鼓,因为它操作相对简单,节奏感非常强,非常有助于幼儿的音乐节奏学习,而且自己敲打乐器是个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其实生活中很多物品可以改造成打击乐器,比如装水的杯子、长短不一的钢管,敲击装着不同质量的水的杯子发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长度不一样的钢管敲击后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让幼儿利用这些东西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然后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编制一些简单的节奏并通过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出来,然后教师再对各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学习节奏的同时,增加幼儿的课外知识并且锻炼了他们使用乐器表现音乐节奏的能力。

幼儿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可用人才的责任,加强幼儿教育中的音乐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训练幼儿节奏感的过程,是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的过程。做好幼儿音乐节奏训练,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认真做好幼儿音乐节奏训练,才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总结 篇四

通过前面的一些实践,我发现小学音乐课堂,真的能实现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也能让学生得到了在愉悦舒适的环境下学习的体验,这对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探索。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备课量,音乐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功底之外,还要求他们对互联网的常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教育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效果更好,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篇五

[1]孙晓宁。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理念及方法研究[J]。 群文天地,2012,06:107.

[2]蒋英。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探索[J]。 音乐时空,2015,09:156.

[3]陈太香。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 黄河之声,2014,02:75.

[4]高文华。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现状分析[J]。 才智,2014,18:51-52.

[5]郑福友。 加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电子制作,2014,13:190.

[6]赵雪梅。 电脑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六

1实现互动教学设计的对策

1.1做好教学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音乐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学准备是实现互动音乐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具、教材准备的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时候多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小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乐器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和学生科学互动,比如说对唱、伴奏和使用科学软件为学生歌唱进行系统打分,这都是互动环节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1.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放松享受的状态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发散思维,进行超常的记忆,要在音乐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到放松,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贪玩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生都喜欢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舒畅,思维才会得到解放,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的生命力。教师要让尊重学生,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仅学生学的开心,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

1.3进行有效地课堂讨论,精心设计提问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一个老师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勇敢创新,敢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经常以小组或全班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环节,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与他人讨论、争辩、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提问也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效果,同时更要注重提问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实现“互动式”的音乐课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想象的场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全方位的欣赏一首音乐。

2结语

互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互动设计对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中,把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使小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措施 篇七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则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就是互联网环境和小学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具体措施。

(一)翻转课堂触摸教育的未来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授课,然后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课堂可以用来写作业或者进行讨论,当学生们做课堂作业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由此一来,课堂就会成为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场所,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进而可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该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发生情境出现了翻转,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翻转。[5]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学习时,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定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暂停、快进和重复。当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学生的困惑,进而可以及时给予学生一对一的指导。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在翻转课堂中,互联网对于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二)微课程,回应翻转课堂

何谓“微课程”?它是指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可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通过利用微课程资源,学生在家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要及时地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学校后可以方便地获得教师的指导。近些年来,微课程迅速发展,其发展方向同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对微课程实践的不断积累,可以促进形成微课程群,对微课程群的应用进而会产生新的应用数据,同时不断融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针对的教学。

(三)实行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人机一对一”是当下互联网教学的显著特征,只要课程的趣味性或重要性十足,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当今社会,身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随社会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服务。[6]所以,本人想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理念,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在课堂上,及时的`帮同学们答

疑解惑并指导他们完成规定的任务,顺应互联网环境下的要求。例如在鉴赏《茉莉花》这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只是教师放放《茉莉花》的片段,再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最后由学生谈谈感受。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形成真正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了以下实践。

SHAPE * MERGEFORMAT课后反思 课中交流 课前自学 课程资源 茉莉花微视频 教案和幻灯片 流程布置 学生交流 师生总结 资源优化

根据原有的教学环节,对现有的视频资源进行再加工,编辑微视频,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茉莉花》的感受和理解。学生课前统一到机房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分别进行学习,课中再互相体验、交流,根据上课的情况看来,当学生进行“人机一对一”的学习时,注意力和思维力都灵活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八

音乐是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网络平台,综合运用文本、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信息技术,可以表现出更丰富的信息。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人机交互,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助推效果。立体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变抽象为具象,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更具感染力的学习情境中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习的深刻性,有利于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为课堂带来高效率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基本样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教学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线性特征。假如老师提问,让很多学生同时回答,一是学生之间互相干扰,课堂教学容易出现无序的状态,影响教学进度;二是信息无法完成有效的应答和反馈。但是借助信息技术,情况发生了转变,音乐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同时回答,教师则可以有选择地反馈,并且这种反馈能够在屏幕上即时呈现,让大家知道对错和优劣,以便共同分析原因、找出努力方向。多媒体虚拟教室是一个功能优化的远程实时教学系统,因为它具有高度的交互性,使得音乐课上的师生对话、信息反馈、即时统计、教学评价、协作分析、在线问答、多点视讯教学、分组学习等变得简单高效。现代信息技术使音乐教学充满了活力。比如,在教授学生欣赏打击乐演奏的《鸭子拌嘴》这首乐曲时,教师事先在课件里边储存了几种打击乐器:鼓、锣、镲、木鱼、碰铃、双响筒等的图片和演示图,先让学生欣赏聆听,再通过实物的体验认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几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特点,教师随后播放《鸭子拌嘴》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说出哪种乐器更能表现出“吵架”时的音乐场景。学生通过辨析,用电脑的数据系统提交答案,学生全部提交之后,教师即时统计,了解学生答案选择的倾向性,同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统计结果。然后,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反复的视听比较,最终选择出理想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以实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教学过程,学习体验是非常深刻的。这个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帮助,有些教学任务在过去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xx年版)》要求,在器乐作品的聆听方面,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要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分析的能力,即从教师带我学什么,逐步向我要学什么过渡,引导学生从感性学习逐步向理性学习过渡。在和学生一起欣赏西洋管弦乐曲《晨景》时,教师可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认识其中的几种乐器并辨析其音色,了解到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上课时,学生争相发言,把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一一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拓展了知识面,比如西洋管弦乐队中乐器分类、队形排列、指挥站的位置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随后,教师播放音乐并配以表现晨景的视频课件:晨曦微露、阳光初显、树梢朦胧、太阳升起……在视频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很自然地就能分辨出音乐开始时有长笛在木管长音和弦的背景上吹奏,宛如清晨传来的牧笛声;继而是双簧管紧紧与之呼应,仿佛令人呼吸到早晨清新的空气,看到缭绕在树梢的薄薄晨雾……乐曲所营造的静谧氛围,给人以无限空旷、幽静的感觉。通过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建立起音乐与生活事物在联想维度上的“映象”联系,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升华艺术情感。为什么说互联网让音乐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刻呢?深度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无论哪种艺术技能,练习不低于一千小时可以达到熟练程度,练习不低于五千小时才能成为行家或者专家。艺术素养的获得需要泡茶式的滋养,没有任何一种艺术素养的提升是可以轻易造就的,中国古人把这种素养的习得叫作“浸润”,更有“含英咀华”的说法。因此,深厚的音乐素养不是在几节音乐课上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更多时间与毅力的磨炼、浸润和内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学习正好适应了这样的需求。

不同于以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下载所需要的学习素材,并使用音频播放器、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反复地聆听、练习,尽情地徜徉在音乐的河流里,让音乐随时随地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使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浸泡式的环境中潜滋暗长。

当然,网络学习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时,仍然要对学生经常进行网络学习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帮助他们有节制地上网、有选择地吸收,避免有害内容的侵蚀。

三、微视频里有魔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短短的微视频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将学生带入缤纷的音乐世界。例如,课堂上,教师想用一段师生活动的短视频作为教学课件,就可以抓住最佳时机用手机录制并保存,然后将视频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使学生的个人活动成为大家评价分析的教学片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找到这样一个课件,过程烦琐,费时费力,成本高昂。现在,只需教师用手机拍摄,及时有效,方便快捷。这种实时性的教学手段,能够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在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微视频,侧重于我们加入创作的元素,或者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原创,或者是师生排练的片段。我们讲视频,不要动不动就是从网络上搜集一段,那样的话,很难适应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很难让学生喜欢音乐课。我们在平时会进行很多的排练,包括课堂上的演出片段,录下来适度编辑之后,用来作为共同欣赏、共同分享、共同评析的材料,效果很理想。试想,学生排练了一首曲子,或者一段舞蹈,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上,他们并没有机会以一个欣赏者的眼光来审视自我。但是现在,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在视频中看到自己在演出、排练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时,就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可能通过对比而发现同学的优点,等等。

由此,他们会以更认真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优缺点,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的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真实地获得惊喜、灵感、体验和评价,从而在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下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由此可见,这类素材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才最有价值,也最有意义。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宜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产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但事物是辩证的,信息技术再先进,它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在教学中背离了“实用、实效、实惠”的原则,频频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反而会扰乱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使用信息技术的“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融合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完善,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也为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未来的音乐教学环境将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信息时代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也将不断发展变化。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不断创新,不断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应不懈探索的课题。

推荐访问:教学论文 节奏 小学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论文8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