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雅布范文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教案设计 自查报告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2023八佰观后感1000字6篇

时间:2023-03-27 20:0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八佰观后感10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2022八佰观后感1000字6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整理的八佰观后感1000字【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鹿原》1200字读后感 篇一

从高一开始,我就不可抑制地喜欢上了《白鹿原》,万万没有想到后来我有机会参演了这部经典作品改编的电视剧。

正是出于对《白鹿原》的痴迷,当年考大学时我选择了中文专业。接受了系统的文学理论以后,我更加痴迷这本小说,一再翻阅,并且买来了五六个版本,用以珍藏。小说语言凝练精准,情节推进紧凑快捷,故事安排错落严谨,特别精粹的是整体思想的明晰表达,反映一个民族在动荡的历史中的心灵震撼和价值碰撞。

基于此,一切有关《白鹿原》的信息,都刺激着我的神经。前几年,在听说《白鹿原》要拍成电影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意关注,反复查阅有关的拍摄信息及花絮。电影上映恰好是那年十一放假,我从宝鸡实习的学校回到西安,下了火车第一件事便是直奔影院买票观看。看到片头金黄色的滚滚麦浪,还有一个饱含沧桑的老汉吼唱的秦腔,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因为我深知这么一部经典走到今天所历经的艰难。一群人在古原上陷入彷徨和困顿,然后奔突和挣扎,演绎出了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

可是电影的艺术表现功力差强人意,竟然删去了灵魂人物——朱先生和白灵,我跟很多人一样热切期待着这部名著能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全景式地展示宏大的历史场景和人生百态。2015年3月份的某一天,我看到一则消息,说电视连续剧要在蓝田白鹿原上的影视城开拍,还要招募许多群众演员,我一下子跳了起来,心想一定要争取去一次,就为能在这部史诗般的剧作中略尽绵力,体验一把拍摄现场的气氛和气场。

我持续关注着电视剧的每一条信息和动态,直到进入拍摄现场。我知道去当群演,先得理发,理得跟光秃子差不多。我是教师,如果真那样,无疑会在我工作的学校师生中出现“可怕”后果。即使这样,我仍然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那天我见到了期待已久的明星张嘉译先生。之前在群演微信群里看到过许多人发的和他合影的照片,我当时只是在默默揣测,他的气质跟所饰演的白嘉轩的形象有多少重叠之处。见到了他本人,我立即被他的随和所感染。他热情地满足每一个想跟他合影的要求,露出和善的笑容。我觉得他就是我理解的白嘉轩,一个能率领全族度过患难走向安宁的和蔼族长。

我换上戏装,粗布裤子和对襟衫子,还有一双敞口布鞋。大家彼此拍照留念,我看着手机里的我,仿佛一瞬间穿越了百年时空,回到了清末民初那段激荡的历史氛围之中。我们手持镰刀,听从导演的指示和安排,顺着麦地边沿站成一长排。导演一声令下,我们争先恐后地割麦,左手抓住一把麦腰,右手贴住地面横扫回来,一阵清脆的声响过后,一把麦子提到手里,赶紧放下,开始下一把收割。其实,这些年自从村里有了收割机,我再也没有下地割过麦子,今天的场景使我似乎回到了多年以前,用双手的温度代替了机器的冰冷,重新以虔诚的方式面对土地和麦子。我想这可能也是作者陈忠实先生的创作初衷,以文字的方式来祭奠即将逝去的农耕文明。

我不知道自己参演的场景属于电视剧的哪个段落,可我心满意足的是,在白鹿原影视城,我参与了一部喜爱多年的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的一个镜头。我感谢白鹿原剧组,感谢他们为我提供了一次丰富人生体验的机会,衷心祝愿他们能拍出这部旷世经典的真实韵味。

1921观后感1100字大学生 篇二

观看此片后,我感触颇深。一百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1921》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电影的开篇便是陈独秀囚禁在监狱中的画面,透过小小的狱窗只能看到他的脸,他的眼睛显露出对自由的渴望,也表现出面对黑暗世界的勇敢与决绝,这样的画面和不断闪现的苦难中国史画面,不禁让人联想到旧中国被列强蹂躏,旧中国被命运“囚禁”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片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步步推翻三座大山,赢得独立,变得富强。

影片讲述的是党史,更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史,影片讲述的同时还是这群年轻人的奋斗史,在这群人身上,我们特别地感受到20世纪初这群年轻人的使命担当,感受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情、拯救中国的豪情和对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

影片中,陈独秀执拗地向孙中山要教育经费,讲述“教育救国”的道理,甚至为了索要教育经费而放弃去上海参加“一大”。毛泽东说,他坚信最终一定能够“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等等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心生敬意。他们以生命创造了历史,告诉人们,一个适逢其时的梦想,一股渴望改变的激情,是如何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政党,如何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一代伟人的成长过程,让我看到了当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风华少年,通过时间的磨砺和自身的进步,逐渐变得成熟睿智、果敢坚毅,在向理想努力前进的道路上,脚步越发地从容不迫。

电影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牢记革命先烈所作努力和奋斗,同时也是在让我们继续传承他们的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无论是在生活亦或是工作上,都要保持一种不畏艰难险阻,知难而进,不懈怠任何一个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为公司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对个人而言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锻炼。

就目前而言,采购部面临很大的压力,由于疫情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等等原因,原料原药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甚至是很难采购得到,市场竞争激烈,原药市场现货供应量暂无明显增加,渠道流通货源偏少,行情高位,实单实谈,但是新单交投谨慎,实单实谈毁单的比比皆是。面对如此情况,我们应当学习和发扬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迎难而上,不断奋进,一时险境怎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提升精神,让坚守许诺未来。当前社会空前发展,各行各业快速成长,繁华的背后更隐藏着诸多诱惑。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丑陋会被放大。没有“巨人”般的心灵,是很难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提升精神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吸收知识,武装头脑,坚守本心,为自己奋斗,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望我们可以一起携手共同进步!

《白鹿原》1100字读后感 篇三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两代人的恩怨情仇,最终都泯灭在时代的帷幕中?

故事里,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精灵,一生光明磊落,无论是清末苦心禁烟还是民初劝退军阀、赈灾济贫或是编撰县志,他都是一个两袖清风正气凛然的人。死后却遭到抛尸鞭骨,这是时代变迁的悲哀。

我行而素学为好人,黑娃先是挑战世俗宗法,和田小娥私奔,被族人驱逐,跟着鹿兆鹏闹农协,逃命落草为寇,选择归顺招安并再婚后从善向学,并最终顺应时代潮流参加了起义,命运却再一次与他开了玩笑,儿时的玩伴最终让他倒在了时代的枪口下。

本书中,白孝文更像是被刻画成了父辈口中常现的海兽形象,被鹿子霖利用田小娥弄得声名狼藉性格扭曲,在保安团里进一步被势利权术侵染,乃至后来直接面毙张团长,把起义之功归于个人,假公济私害死黑娃,一个老实本分的农家娃子,最终却演变成了这样的人?

鹿兆海与白灵,年少一同在外求学向上,相知相恋私定终身,最终却因为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而选择了与她有着相同信仰的鹿,兆鹏。白灵是本书中受新思潮影响的年轻一代的典型代表,其为人处事大胆和洒脱招众欢喜。兆海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对白灵执拗的爱恋,最终的结局只不过是一个战死内战沙场的炮灰?。他们是那个时代悲剧的产物,也许他们都是无可指摘的,如有来生,当比翼双飞。

每一位《白鹿原》的读者也许都会有自己的角色看法,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愉悦身心,在阅读中窥见人性陶冶情操。

白鹿原观后感3

很久没看这么长的小说,很多地方写的特别细节,比如人的内心,比如某些动作,有时候在想如果作者陈老没经历过应该是写不出来的,不过有时候又怀疑不在一个年代怎么会能描述的这么细腻。

小说的故事和人名有时候会让我穿越到平凡的世界,透过这渭北平原的一个小县一个小村来看出整个大历史背景下的更换,有政治斗争,有革命斗争。

刚开头看到白鹿,本以为后面会有某种大机遇或者化险为夷的故事,但是出乎意料,白灵死的时候出现了白鹿,朱先生死的时候也出现了白鹿,没有惊喜,也许白鹿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白鹿原上一个不平凡的生命消失。

不论哪个时代,即使再穷再落后,教育还是被人重视的,所以人们敬重朱先生,有点神化,可以预知未来,但是却代表着白鹿原的魂。

白嘉轩是把硬骨头,一生光明磊落,穷也不会坏了他的规矩,就像他说的一生做的唯一见不得人的事就是跟鹿家置地。他一生恪守着封建家规,族规,虽有时候过于迂腐,但他的人品绝对过硬。别人做错时不论谁就算自己儿子绝不手软,但是只要改了错,哪怕曾经伤过自己的会毫无余力去救。从不凑热闹,不嚼耳根,鹿子霖相比之下是个有些龌龊的小人。

作者没有加入个人感情去偏袒某个人,白灵的死收的有点紧,田小娥算是白鹿原不可或缺的角色,死的也平平淡淡。想象着黑娃最后能成就一些东西,最后也死了,有点小人之心的白孝文最后成了县长。

学生雷锋观后感 篇四

你一定见过灿烂的烟花吧?不知道你在看到烟花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是为它的转瞬即逝的惋惜,还是为它曾经辉煌过的时刻谱一曲赞歌?如果是我,我会很坚定的选择后者,大概是因为我生性留意美好吧,而烟花绽放的那一刻又总是那么美好。

看!这又是一朵烟花,这或许是天地间最灿烂的烟花了,这朵烟花的名字叫"雷锋"。

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有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热爱祖国,处处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是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钉子精神。

我们学习雷锋就是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像雷锋那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的爱国精神也是我所敬佩的。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非常坚强的男孩在责骂惩罚面前从不曾掉下一滴眼泪,可就在朋友问他"你觉不觉得我们不如俄罗斯爱祖国啊?"这句问话时,哭的昏天黑地十分伤心。男孩和他的朋友不是不爱国啊,只是不懂得表达而已,雷锋亦是如此。他为了不让象征国家的五星红旗被雨淋湿,脱下自己的衣服,用衣服把国旗仔仔细细地包裹起来,紧紧地拥在了胸口,用他那并不厚实却温暖的脊梁遮挡了风雨。等到了雨停,他的背是湿的,衣服是潮的,五星红旗依旧是明艳的。

烟花,烟花的绽放映红了五星红旗。升旗仪式每每都会在各个地方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却是很容易被人忽视。可爱国的思想差别就在这里,为什么俄罗斯人能对俄罗斯土地上的一株小草,一朵小花都如此看重,而我们还经常忽视那么多的五星红旗?大概就是没有那么强烈的爱国心吧。雷锋,我们呼唤你,你拥有映红五星红旗的烟花的特征。

雷锋一声虽然像烟花一样短暂,但是他也像烟花般灿烂。可是雷锋又不是不朽的,因为他的生命虽然消失了,但是他的精神却一直留在人们心田将在神州大地绵延。这烟花留下的光影给人无穷的回味,因为拥有了做人做个中国人基本素质和准则,拥有钉子精神,让这朵烟花天使在我们的土地上一代代绽放光彩吧---雷锋精神我们将时代传承下去。

《申肖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 篇五

记得第一次观看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在高三那年。偌大的篮球场内坐满了或斗志昂扬,或无精打采,或翘首以待的年轻人,倒也实是应景,高考这个压在我们心头的重担,这把悬于我们头顶的德谟克利斯之剑,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心墙,不是让我们日渐习惯、逐渐依赖的肖申克监狱高墙呢。但所幸的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并非那样不堪,而我们的自由也未曾远离。

相较之下,主人公的遭遇便坎坷曲折得多。也正是在他悲惨经历的映衬之下,自由显得更为可贵,希望的讴歌也更为振聋发聩。如果说主人公入狱是制度的错漏与黑暗,那么他的出逃则是对体制化的一种赤裸打击,是在绝望中丛生出的希望,一抹耀眼的光亮,足以解放被囚禁的灵魂。安迪的卓然,正是体现于此,在无尽黑暗将其笼罩并紧紧包裹的时候,光明和希望却从未从他心头逝去,自由的渴望在他的脑海中萦绕。

也许真像瑞德所说,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尤其对他们来说,对监狱内的每个无罪的囚犯来说。他们不是死囚,所以他们必须抛弃任何希望地活着。一次或者多次的终身监禁让他们永远也只能生活在这四面高墙之内。从一开始对高墙的恐惧到逐渐的适应,以及最后形成了对高墙的依赖,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渐摒弃希望的过程。没有希望,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这里面活着,一直到死去。但直到安迪的出现,直到另一种全新的心态在他们的面前展现,一切曾经的自欺欺人、曾经的麻木不仁仿佛都在一瞬被攻破,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对自由的渴望和那从未熄灭的希望都在这简短有力的话语中得以体现。

说到转变,电影中瑞德关于自由的生动描述,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还是留着不说为妙。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的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那一刹那,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这朴素而又动人的话语用一种直白的语调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自由的美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安迪对自由的强烈情感,对周围人的思维影响。当他曾经以为可以用一种光明正大方式得到他自由的想法被无情扼杀,当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皆以失败告终之后,我以为他会成为另一个骆驼祥子,成为麻木大众的一员,但他没有,他从未失掉他所拥有的希望之光,哪怕前途再为黑暗,哪怕过程再为艰险,希望从未远去。

正如影片中所说的,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相信希望之光永驻。耐心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光辉,找寻属于每个人的专属自由,这或许就是救赎的真谛,是我们永恒追寻的东西吧。

《白鹿原》1100字读后感 篇六

近日读陈 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文章气势宏大,人物多样,个具特色。仅借此文,简抒一己之见,表个人之思。

说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是不得不提的。小说本就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读物。白嘉轩的身上自然少不了神秘的色彩。七次娶妻,六次丧妻。从世俗中的怪人,各家恐惧嫁女之人,到一族之长,智取风水宝地,修祠堂,建私塾,立乡约,惩恶习。他的腰杆总是挺的笔直,不管是面对对黑娃的处罚,还是面对大儿子的堕落,亦是与儿女白灵的关系断绝……这笔直的腰杆是家族代代流传的骨气,是地地道道农村人的骨气。

说了白嘉轩,自然要说他的对头鹿子霖。按照原上的规矩,族长历来由白姓担任,这也就意味着在旧的时代鹿子霖与白嘉轩的差距。而鹿子霖的一生都活在名利的漩涡中,是不折不扣的诱惑的奴隶。他为了争夺原上的统治权,投靠外部势力,建立保障所,担任乡约。为了掩饰自己丑恶的行径,不惜将大儿媳至于死地,为了满足复仇的欲望,恶施美人计使白孝文遭鞭笞之刑,沦为乞丐,兔死狐悲假施仁义,毁了一个人,碎了一个家。世俗中的大起大落,名利的的枷锁终将其压垮,最后也不过一介疯人,为乡里耻笑。

讲了父代,不妨再提一下子代。陈 忠实先生对晚辈命运的安排着为精彩。如果说白孝文白孝义代表了传统子弟,鹿兆鹏鹿兆海以及鹿兆谦则代表了新生的力量,激进的青年,破除旧社会的革命力量。其中孝文的命运安排尤为跌宕起伏,从家族的继承人堕落到街头乞丐,曲意逢迎,出卖自己的兄弟,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最后却成为革命的功臣,当上了光荣的县长,极具讽刺意味。鹿兆海与白灵的命运纠葛让人惋惜,白灵之死更是让人扼腕。不得不说,整本书中白灵是最让人喜爱的。她犹如一朵白莲,处世俗之污泥而不染,卓卓独立,高傲美丽,刚正不阿。而恰是这样一朵白莲,这样一位对革命忠诚的战士竟折煞在自己人的屠刀下。

全书最让人敬重的人,当朱先生莫属。他是白鹿原上的圣人,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制订乡约,犁除婴粟,主持赈灾,请缨抗日,撰写地方志。但他还是处处碰壁,步步失败。刻着“乡约”的石碑被农协会员砸碎,虽重新拼接起来,一道道裂痕也是永远无法愈合;罂 粟,在下一个季节又被人上,并且蔓延到整个渭河平原;主持赈灾,可扭转不了饿殍遍野的局面;请缨抗日,被政府遣返回乡;呕心沥血编撰的地方志却根本找不到读者,只能作为陪葬品和自己一起埋在地下。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是朱先生的真实写照。

静而思之,《白鹿原》当之不愧是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话剧。人与社会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交错缠结。而那些或许存在或许虚构的白鹿原人,那些白鹿原上发生的或许神秘或许真实的事儿,也随着历史的长河,融入高原的黄土中,散进漫漫黄沙里,化成一曲高昂激越百折传唱的秦腔。

推荐访问:观后感 八佰观后感1000字6篇 《白鹿原》1200字读后感 《白鹿原》1200字读后感怎么写